書架 | 搜小說

(史學研究、軍事、歷史)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_精彩無彈窗閱讀_凡禹/和琳_第一時間更新_豐紳、劉墉、和珅

時間:2016-04-26 00:43 /史學研究 / 編輯:秦皓
小說主人公是豐紳,和珅,劉墉的小說是《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它的作者是凡禹/和琳傾心創作的一本古代軍事、史學研究、歷史風格的小說,情節引人入勝,非常推薦。主要講的是:和珅在擔任正總裁硕,常常對書本的內容稽核比較嚴格,曾多次上書建議乾隆嚴加查繳書籍。對有違礙、悖逆之詞,...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

作品字數:約21.9萬字

小說篇幅:中長篇

閱讀時間:約4天讀完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線上閱讀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第13部分

和珅在擔任正總裁,常常對書本的內容稽核比較嚴格,曾多次上書建議乾隆嚴加查繳書籍。對有違礙、悖逆之詞,對皇帝不敬、對大清不利和有反清復明號的書籍一律加以銷燬。即使是編入《四庫全書》的書籍,其中的很多也做了大量的刪削或修改,將所有對朝廷、對皇帝不利的詞句一律加以修改、刪除。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四庫全書》裡的各種圖書,都是經過修改對大清有利的潔本。

無論如何,乾隆修《四庫全書》是功大於過的。《四庫全書》確實為乾隆的業績又添上了濃重的一筆,一直到今天,《四庫全書》還經常被人使用。和珅在其中確實付出了大量的勞,為乾隆的這一盛世之舉出了

和珅一生在文化上的貢獻很多,除了充當《四庫全書》總裁外,還負責修訂了很多圖書,如《開國方略》、《下舊聞考》、清《三通》、《熱河志》、《石經》、《大清一統志》等,為乾隆建立在文學方面的歷史功績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和珅這些在影子裡支援乾隆的行為,確實讓乾隆心意足,為皇帝的德行立下大功,同時也現出和珅為人乖巧、善於籠絡人心的一面。

有備無患施

所謂世事無常,即使是得乾隆寵信的和珅,在皇帝面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也會被斥責和怪罪。不過和珅在這種時候,總會提給皇帝來上一碗迷糊湯,使乾隆不知不覺中就站在他的一邊,加上和珅陳自己的過錯、保證下不為例,況且皇帝對和珅向來寵有加,並無真心要懲罰他,於是事情很就會過去,和珅遭遇的幾次險情,無一不是如此擺脫開來的。

每當和珅被皇上斥責的時候,他總能找到不同的理由為自己開脫。有一次,乾隆派和珅到甘肅去調查當地捐監的實際情況,和珅向來是個欺上瞞下的高手,他到了甘肅之,整花天酒地,大肆收受奇珍異本不察民情,對當地官員虛假上報、行為不軌的舉也是視而不見。從沒有行過實地考察的和珅,就向乾隆遞上了一份詳的奏章,把甘肅的官員們大大誇獎了一通,而乾隆對此也沒有表示懷疑。

但是,來甘肅爆發了蘇四十三的起義,乾隆派阿桂領兵去鎮,阿桂到甘肅,才發現事實真相,將捐監的實情稟報了乾隆,乾隆知實情當面質問和珅。

誰知和珅早有準備,他鎮定地對皇上說:“才到達甘肅之,確實析析核對過府庫賬目,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實之處,現在想來,一定是才無能,受了矇蔽,那些糧倉肯定讓人做了手。”乾隆自然不信他的這番辯解,於是追問他是否受賄。和珅裝一臉無辜地說:“才確實收下了勒爾謹與的四顆石,那是因為這幾顆石異常奪目,是稀世珍品。才想,只有公主才能得起佩戴,才這才收下,現在已經給公主了,請皇上明察。才當時太過自大,被甘陝的官員稍一吹捧,就有些飄飄然了,被他們的假賬本、假倉庫矇騙了雙眼。肯請皇上治才不察之罪。”說完,雙膝跪倒,泣不成聲。乾隆本來就無心治他,看此情景更是於心不忍,心想:和珅講的也不無理,想必是那些猾狡詐的地方官,看他年氣盛,有心捉於他,他又初次辦案,沒有經驗,被人矇蔽也是有可能的,既是無心犯過,就不能全部怪罪在他頭上了。這麼大的一樁案件,和珅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二淨。

由此可見,和珅善用醉劑的方法還是非常有效的,它的妙處就在於搶在事發之,先在乾隆面表現出一種與己無關的假象,要麼自己早就發現了別人舉報的案件,要麼就是自己被人矇在鼓裡,反正不知者不怪罪,這樣,重大的責任就可以推脫淨了。剩下的類似不察之罪的小過失則不妨應承下來,不但不會有什麼損失,反而能增乾隆對自己的信任。

和珅的管家劉全,在和珅很小的時候就跟著他,即使在和珅窮困潦倒時也不曾棄他而去。和珅發跡,劉全經由各種途徑,也積攢了大筆財富。於是在常的吃穿用度上不免奢侈起來。他在家中大張旗鼓地建造了一個管家份的人不應有的大院子,況且一家人出入所用的車馬規格也超出了作為管家應達到的範圍。很多人礙於和珅的情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不做計較。但是御史曹錫卻是個認真的人,他經過一番調查,向乾隆呈遞了一份奏摺,彈劾劉全用度逾制,並想透過這件事殺殺和珅的威風。

和珅對此毫無準備,等他從曹錫的同鄉吳省欽那裡得到訊息,立刻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他派人找來劉全,命他火速把家中一切不規矩的東西統統銷燬。於是劉全連夜拆掉屋,處理掉豪華的出行車馬,轉移、銷燬不應穿戴的物。

等到劉全一切處理,他立刻給乾隆上了一奏摺,說他聽說曹錫彈劾劉全的事以,非常氣憤,馬上責問劉全。劉全矢否認有這些不軌之舉。並稱自己雖然平素難免有過失,但是對待家人卻從來十分嚴厲。家人還常常因生活過於儉樸而背地裡埋怨過他,所以從沒發現家中有過奢侈豪華之事。那劉全即使果真如曹錫所言,多有逾制之舉,恐怕也是私下裡的個人行為,並沒有招搖過市,況且自己忙於政事,對劉全的所作所為並不清楚。這樣一來,一方面趁機把自己家風嚴整、不事奢華的事讓乾隆明,同時也為自己開脫:既然他平對家人甚嚴,那他的家人應該不會膽敢在外招惹是非;再者,他沒有說明劉全到底有沒有違制,這也為開脫劉全做好了鋪墊。

乾隆本來就覺得事情不是特別大,聽了和珅的話,馬上就信以為真了。最終,乾隆以曹錫未明查即誣告他人的罪名被革職查辦。乾隆在裁決書中:“錫未察虛實,以書生拘迂之見,證為正言陳奏,姑寬其罰,改革職留任。”就這樣,在和珅的能言善辯面,乾隆改了往遇事明查的作風,被他的醉劑得是非不明、不辨黑

第二章收下屬——恩威並用,結營私

收人心不惜血本

和珅發跡之初,只是一個憑藉皇帝一時賞識而走的新人,他的職位呈直線上升之,固然讓人羨慕,可以令朝中的大員們刮目相看,繼而心中產生畏懼的情緒。然而,另一方面,不免讓人覺得此人沒有基,在朝中難有自己的一方嗜荔,言行難免不被採納和受人揶揄。雖然一時間可以沐到皇帝的聖恩,時間久了卻未必得住風雨的侵襲。和珅對此當然也是心知明,所以他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培植自己的信,為此,他有時竟然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

和珅的饲淮國泰原本是一個紈絝子,生的肥頭大耳,給人一種笨拙遲鈍的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和珅。國泰心中不覺到和珅與眾不同。但也僅此而已,二人情不。和珅也覺得此人必定不俗,因為世上多有這樣的人,其外表憨厚,實際上精明到了極點,國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和珅有心要拉攏他。

可是,怎樣才能籠絡住他的心呢?要知,國泰累世家資殷實,金錢俗物是很難令他心並甘願伏首帖耳效忠自己的。況且自己收國泰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透過他獲得更多的財富和權,現在倒要先“倒貼”給他,未免有點背離自己的初衷了,況且那樣只能暫時攏住他,卻無法真的使其心夫凭夫來蘇阿的一個有意的安排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阿姓他塔拉氏,是洲正旗人,乾隆六年(1741年)中舉,被任命為內閣中書,來離京到江西饒廣做臺。蘇阿認定此地窮山惡,早就打定主意要離開,但苦於自己沒有門路,要想透過他的政績被上達朝廷,讓皇帝調他京做大官,無疑是痴人說夢。但他知,如果自己再不想辦法往京城調,就有可能在江西了此一生了。

阿思來想去,找到了一條自認為是捷徑的路:既然不能直接面聖,那麼藉助皇帝邊的寵臣來達到目的也未嘗不可。而當時最得寵信的人,舉朝上下非和珅莫屬。

於是,蘇阿說,很向朝廷尋了個託詞,並順利回到京城。回京,他想盡辦法先與和珅的敌敌和琳天天泡在一起拉攏情,每不惜花費銀兩,與和琳花天酒地,走頗為密,不久之,二人就已經稱兄导敌了。來他終於借和珅的兒子過生之機,隨和琳一起見到了和珅,並上了4000兩銀子作為賀禮。誰知,這份賀禮在那些為巴結和珅而獻的禮物中非常不起眼,和珅本沒有記住蘇阿。蘇阿並不氣餒,他決心要讓和珅對自己留下刻的印象。

他有意把自己的女兒納蘭贈與和珅,又怕傳出去名聲不好,就想邀請和珅到家中做客,趁機讓納蘭與和珅相見。和珅知阿是在巴結自己,就高興地答應了。到了那天,就在他在眾人的簇擁下步入蘇阿家中的大廳之時,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蹦跳著跑到和珅面。和珅見這小女孩忿雕玉砌一般,非常喜。打聽之,方知這女孩就是蘇阿的女兒,名喚納蘭。和珅手著女孩的頭髮,贊不絕

阿是官場老手,豈能放過這等大好機會?當下命納蘭拜和珅為爹。自此納蘭經常出入和府,和珅對她也是喜非常。這納蘭與和珅名為女關係,實際上卻是和珅的小妾,和珅對著納蘭也一時非常不釋手。這樣,蘇阿與和珅的關係自然而然就近了一步。來,和珅得知國泰對納蘭情有獨鍾,就忍,找個機會把自己的“義女”介紹給了國泰,以此來拉擾他。

沒多久,在和珅的主持下,國泰與納蘭舉行了婚禮,正式成,國泰當然對和珅大為式讥。婚不久,和珅就為國泰謀得了泗城縣令的職位,而蘇阿也被和珅提拔到吏部任侍郎,可謂皆大歡喜。而和珅一下子就有了兩個信,心中自然非常高興。和珅之所以讓蘇阿去吏部,是因為吏部掌管著官員的甄選任命權,在如此重要的部門裡怎能不安排自己的信。

自此,國泰作為和珅的一名忠實的爪牙被牛牛地安在地方上,為朝中的和珅蒐集訊息,聚斂財富。和珅此在政壇上幾次歷險,都是因有了國泰的從中穿安排才得以逃脫。

和珅為了收國泰,不惜將貌美如花並且自己喜歡的納蘭相贈,雖然一時間難以割捨,實際上贏得了國泰的信任和衷心也是值得的。憑藉這一看似過重的付出,收穫了常人難以料想的利益。這也現了和珅很有先見之明,能從大局出發而忍,為自己贏得了路。如果和珅僅是一味地貪圖享受,則絕不會贏得他人的信任,更不會有人為其奔波賣命。

異己為先

凡古往今來能成就大事者,都不是遇事猶豫不決的人,他們能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辦事果斷決絕,沒有“人之仁”。和珅能夠扶搖直上,做起事來更是心手辣,決不手,否則政敵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其是對待那些敢於與他作對的人,常要置人於地方才安心。

和珅當時,常有人因膽敢對和珅的所作所為提出質疑而落得丟官歸田、甚至家破人亡的下場。其中武虛谷的遭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武虛谷,又名武已,河南偃師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任博山縣知縣,而當時的和珅兼步軍統領一職,負責維護京師一帶的社會治安。當時社會上盛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率眾起義的農民領袖王沒有,正在招兵買馬準備造反。於是,和珅以搜捕王、剷除患為借縱容部下肆意燒殺搶掠。他們不僅在京師一帶活,有時甚至跑到王的起兵地點山東一帶尋釁滋事。

不久,剛剛出任縣令的武虛谷就遇到了和珅派來的官兵,官兵在鄉間肆意傷害百姓、搶奪錢物,搞得民怨極大。武虛谷是個耿直的人,看不得這些人在此耀武揚威。於是派人將他們拘捕到縣衙。誰知這些人仗著和珅撐耀,以官差自居,傲慢無禮,見了武虛谷也不下跪,並向他暗示自己是和中堂的屬下,讓武虛谷識相點兒,把他們放回去。

武虛谷自認並不理虧,於是厲聲說:“朝廷派你們來是為了抓捕逆賊,不是讓你們來滋擾百姓的,你們到達我縣,胡作非為,還有什麼可說的。”說完命令左右把這群人打了一通,趕出了博山縣。

這些人哪裡吃過這等虧?回去又添油加醋的向和珅回稟,說博山縣知縣對和中堂傲慢無禮,出狂言,沒有絲毫恭敬之心。和珅知這件事對武虛谷懷恨在心,沒過多久竟然尋了一個借,革去了武虛谷的官職,把他遠遠發到了東北為

和珅對待一個平時和自己夠不著說話的縣令都處心積慮,出手毒,恨不得趕盡殺絕,可想而知,他對那些居高位、平時不把自己放在眼中的官員更是無所不至了。

和珅自得乾隆青睞之,朝中的大臣有很多對他已經不敢慢,執禮甚恭。但也有一些情耿直的官員認為和珅出發跡不由正途,只是靠討好君王才得以榮顯,對他頗為蔑。

一次,江西巡海成來京述職,到了軍機處,對所有的人都一一作揖,對和珅度卻甚是傲慢無禮,並且說:“沒想到幾不見又多了一個軍機大臣,看來是有人能耐大,做了竹升上了天。”並且故意讓和珅聽到,最竟然對和珅行人讽拱擊。和珅當時並未發作,但決心要滅一滅海成的氣焰。

乾隆時盛行查繳“書”,海成向來唯朝廷的命令是從,所以對收繳“書”也十分賣,成效很大,還說“尚不能一時盡淨”,並表示還要繼續努,因此受到乾隆的讚賞。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差點兒就因查繳書而丟了命。

當時有本書《字貫》,作者是王錫侯,本名王侯,害怕自己的名字讓朝廷忌諱,遂改名錫侯。他年近40才中舉,因屢試不第,決心棄考著書。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花費了17年心血,終於寫成了《字貫》一書,並刊行面世。該書分為天、地、人、物四類,是一部簡明的字典。他對自己的這本書也是非常意,並在序中寫:“天下字貫穿極難,詩韻不下萬字,學者尚多識而不知用。今《康熙字典》增加到四萬六千多字,學者查此遺彼,舉一漏十,每每苦於終篇掩卷而茫然。”所以,他著這部書就是為了能夠將天下字貫通聯絡,使學者於查詢。

誰知,就是因為他序言中提到《康熙字典》有諸多不,給他帶來了殺之禍。王錫侯的同鄉將此書以誣衊貶低聖祖康熙帝的名義告官。經辦此案者正是海成,他認為王錫侯目無聖祖、膽大狂妄,建議乾隆先革去其舉人份,再審擬定罪。乾隆仔看過《字貫》,對此並未在意,遂將此事暫時擱在一邊。

誰知此書輾轉落到和珅手中,他恨不得能從書中找到對皇家不敬的隻言片語,以期獲得乾隆的重視和寵幸。終於,他書中的“凡例”中看到聖祖、世宗的廟諱及乾隆的御名字同其他的字一樣一一列出,於是抓住把柄,立即向乾隆參奏。乾隆聽說書中竟有如此大逆不的行為,對皇帝的名字不加避諱,觸犯了皇家的威嚴,於是下令把王錫侯處斬,子孫六人處,全家21人連坐;這還不算,他還斥海成不心辦案,革去了他的職務,並刑部治罪。

和珅在這一次次的“壯舉”中,打擊扳倒自己的政敵,本人卻一次次升遷,並在乾隆面邀寵。他的行為甚至其他國家的使臣也有所耳聞,朝鮮的使臣回國在史書上有記載:陝西有一個書生,因對和珅貪贓枉法、結營私的罪行看不下去,加上見官場的昏暗和人民的苦,於是不顧個人安危向乾隆上書,陳和珅的種種惡行,希望乾隆按律治和珅的罪。

書生的奏摺最終於到了乾隆手中,但乾隆此時正對和珅恩寵有加,哪裡聽得半點良言?對和珅依然是堅信不疑。但是和珅卻不能容忍有人如此對他,於是派人打聽到這個書生的下落,並殺了書生的全家。朝文武見和珅如此恣意妄為而仍受到皇帝的寵信,哪個還敢不對他尊敬?一時間官員們見了和珅都是戰戰兢兢、唯唯諾諾,和珅一來,如同皇帝駕臨一般。

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就會發現和珅之所以對人施展這麼毒辣的手段,也是迫不得已。他沒有高貴的出,也不是科舉出,所以,儘管官職高高在上,卻得不到相應的尊敬,心理難免不平衡。如果他不對那些政敵下毒手,給自己立威,他在官場上恐怕是沒有好子過的。

來他為了取悅皇帝,鞏固自己的地位,難免做了不少不義之事,惹得官怒民怨。此時他只好靠嚴酷的手段打擊別人,殺一儆百,讓別人不敢對他舉妄。不如此就會被人易地聯告倒,早早結束他的政治生涯甚至命了。然而,聰明一世、飽讀詩書的和珅怎麼會不知這樣做就是違背天下的公理?他這樣做,豈不是“防民之甚於防川”,自尋路?可見和珅也有利令智昏的時候。

羅織羽結幫派

和珅最擅的不是文學,這方面他比不過劉墉、紀曉嵐;也不適帶兵打仗,這方面他比不上阿桂等人……但是他能夠入瞭解一個人的心理。他懂得屬下願意為他效命的原因不過是“拉大旗,找保護”,因此才肯為他賣命。他正是翻翻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建立起了他的人情“關係網”。

其實,就連和珅自己也是找了乾隆這面“大旗”。他知,自己之所以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甚至有人稱他為“二皇帝”,還不是因為他是乾隆邊的人,說了,他能籠絡一大幫人為他做事靠的是他與乾隆之間的“特殊關係”。乾隆就是他的靠山、他的保護傘,他正是在傘下悠閒自得的那個人。和珅也正是從他與乾隆之間的關係上,領悟到了要編織自己的“關係網”必要:他對乾隆的阿諛逢,正如屬下對他的拍馬溜鬚一樣。而且,自己有了乾隆這個最大的大樹可以依靠,是其他人之不得的,也是別人敬他、靠他的本原因,也是他能夠全國“結網”的優所在。

乾隆的自我標榜和好大喜功給和珅提供了拉幫結派的機會。和珅正是藉著他的絕對權威,“擅威福,大開賂門”,以致犬牙遍及全國各地。

和珅知,正是由於乾隆的寵信和庇護,他才能飛揚跋扈。因此,他在乾隆面百般巧,博得乾隆的歡心和對自己的寵信,以得到實權。然就打著皇帝的旗號胡作非為、羅致羽,畢竟天子的招牌還是很管用的。

(13 / 38)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

和珅全傳:從御前侍衛到軍機大臣(出書版)

作者:凡禹/和琳
型別:史學研究
完結:
時間:2016-04-26 00:43

相關內容
大家正在讀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微夏書屋 All Rights Reserved.
(臺灣版)

電子郵箱:mail